在基層治理中,如何真正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難題?肥東縣八斗鎮大張社區的人大代表們用“敲門問事”這一樸實卻有效的方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他們走出辦公室、深入百姓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行動溫暖民心,生動詮釋了“人大代表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參與“逢四說事”會,征求群眾意見建議
主動“敲門”,變“坐等”為“上門”。過去,群眾反映問題往往需要到社區服務中心或通過電話、網絡渠道,部分老年人、困難群體存在“表達難”問題。大張社區的人大代表們改變工作方式,主動開展“敲門問事”活動,利用農閑、傍晚等時間入戶走訪,與群眾拉家常、聽訴求。通過“零距離”傾聽,代表們走進村民家中,記錄反映的道路破損,養老醫療等問題。
閉環辦理,讓“民聲”落地有聲。“敲門問事”不是走過場,關鍵在于解決問題。社區建立了“收集—交辦—督辦—反饋”全流程機制,確保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對走訪收集的問題按“急難愁盼”分類,如基礎設施、環境整治、民生保障等。社區能解決的,如路燈維修、垃圾清運等,立即協調處理。2025年以來,社區人大代表通過“敲門問事”推動解決文化廣場建設、垃圾清運、環境整治等民生實事20余件,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凝聚合力,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敲門問事”不僅解決了具體問題,更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履職方式更加貼近群眾。通過常態化走訪,群眾對社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提高,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增強。通過結合“四事四權”工作法,構建起村民共商共治新格局,基層治理質效顯著提升。
一扇扇門被叩開,一顆顆心被溫暖。基層人大代表的“敲門問事”,敲開的是家門,打開的是心門。這種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務實作風,不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厚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