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合肥市包河區包公街道炳輝社區市科委宿舍小區,兩排嶄新的平房尤為引人注目,院落陽臺間透出濃濃的生活氣息。誰能想到兩年前這里還是墻體開裂、屋頂漏雨的D級危房。“這都是‘香樟樹下嘮家常’嘮出來的。”居民們笑著說,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香樟樹下嘮家常”正是包公街道人大工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成功實踐。包公街道炳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有6棵50多年的香樟樹,周邊群眾習慣在樹下納涼聊天。駐社區的人大代表主動走到居民身邊,同坐長板凳,共說鄉土話,通過“嘮家?!钡姆绞搅私饩用裥枨?。由此,街道人大工委將設在社區的人大代表群眾聯系點的接待工作轉移到香樟樹下,將這里打造成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的“情報站”,打通了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米”。合肥市科委宿舍平房解危項目正是群眾通過“香樟樹下嘮家常”全過程人民民主協商路徑實現的安居夢。
合肥市科委宿舍是始建于1986年的老小區,為解決職工住房緊張問題,當年陸續增建17間磚木平房。2018年房屋被鑒定為D級危房,每逢雨雪天氣,積水倒灌,存在極大的消防與安全隱患,居民們都要臨時撤離。
轉機出現在2021年《合肥市城區危房解危辦法》征求意見階段,包公街道與炳輝社區同步啟動危房解危工作。街道人大工委抓住政策機遇,立即組織人大代表調研危房情況。無產權房屋如何確權?改造期間住哪里?重建后會不會縮小面積?面對這些群眾的煩惱,包公街道人大工委依托“香樟樹下嘮家?!眳f商平臺,成立了由街道職能部門、社區居委會、危房住戶及周邊住戶等相關主體構成的 “市科委宿舍平房解危項目議事小組”,對于危房重建涉及政策解讀、資金來源、居民意愿、工程施工等諸多復雜問題,在“香樟樹下”面對面逐一商討論定。8次協商、17間危房、12戶家庭,這些數字組成了合肥市首例危房解困項目的特殊印記。2024年春節前,危房居民以抓鬮方式進行分房,當鑰匙交付時,現場響起的掌聲久久不息。
從“憂居”到“優居”,從規劃到建成,這場歷時3年的危房解危行動,不僅重塑了老舊小區的面貌,更澆筑起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堅實根基。望著那幾棵見證了整個解危過程的香樟樹,張應文感慨地對記者說:“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口號,不是裝飾品,而是讓老百姓在每件實事中觸摸到的溫度,在每次參與中感受到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