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可以發現,合肥市蜀山區質量品牌培育工作起步較晚,高階品牌數量較少,品牌優勢不足,制造型企業科技含量少。請問區政府在培育品牌、提升產業發展質量水平方面有什么措施和工作打算?”
“區政府將緊跟黨中央以及省市政策走向,用好用足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推進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深入做好‘接鏈入群’文章,推行‘數字+零售’‘數字+園區’等應用模式,全面推進科創載體建設,完善‘房東+股東’運作模式……”
這樣緊張嚴肅的一問一答發生在合肥市蜀山區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質量強區工作的現場。5月30日下午,蜀山區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圍繞質量強區工作進行專題詢問。7名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和3名列席會議的區人大代表聚焦人民群眾和企業關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熱辣”發問,區政府及區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場應詢。
出好“問題卷”
怎么問?問什么?專題詢問前,蜀山區人大常委會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通過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力求抓住質量強區工作的困難和問題所在;圍繞質量強區工作組織專題調研,深入企業和一些項目現場實地查看并座談交流;積極與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溝通,先后3次召開協調會,研究部署專題詢問相關準備工作,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工作合力。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對全區質量強區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問題原因,積極研究整改措施,精心準備應詢。
“蜀山區當前深入貫徹全域科創戰略,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產物和保障,請問如何通過開展知識產權工作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聯組會上,區人大常委會委員裴勇率先發問,直指質量強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拉開了本次專題詢問的序幕。
區市場監管局局長董雪松現場作答:“蜀山區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保護水平。開展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提升商標品牌運營能力,加入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知識產權服務,做好數據監控,加強監管,強化代理,提升發明專利創造質量。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工作,積極對接企業及評估機構,提高知識產權運用效益……”
區人大代表林青提問:“生態環境質量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熱切關注,也是質量強區的重要內容,針對生態環境污染防治中的難點痛點問題,請問怎樣加以解決?”
蜀山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廖維珠回答:“區生態環境部門積極謀劃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替代、工地揚塵智慧管控等綜合治理項目,以工程減排推動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強化水資源保護,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扎實開展引江濟淮工程輸水干線保護行動,確保飲用水水源地安全……”
會場上,詢問人重點圍繞經濟發展、水利、建筑、糧食等質量安全問題,直奔主題、直擊要害,針對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詢問;應詢人坦率真誠、實事求是,用翔實的數據、扎實的措施回應了市民的關切。一問一答間,充分彰顯蜀山區推進質量強區的堅定信心。在每次詢問后,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均對答復情況進行現場評議,并當場公布評議結果,評議結果均為“滿意”。
交出“滿意卷”
“今天詢問會上各位委員、代表提出的問題,暴露出質量強區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我們將思想再重視、認識再提高、壓力再加大,以實際行動推動質量強區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在聯組會上,區政府副區長韓東現場表態,并當場把詢問的問題分解交辦給有關職能部門和屬地鎮街。
專題詢問始于問,但不止于答,做好整改的“后半篇文章”才是關鍵。專題詢問結束后,區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梳理歸納此次專題詢問的情況,形成“審議意見書”,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決定,交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研究處理。
7月30日,區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區政府辦理“審議意見書”的報告。報告顯示,區政府圍繞審議意見認真抓好落實,出臺了《蜀山區質量強區活動實施意見》,成立了蜀山區質量強區活動領導小組,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強區工作格局。與長三角地區其他 8 家主要城市中心城區簽訂打造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生態圈和商業秘密保護協議書。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科創和產業深度融合,謀劃研究低空經濟 “三圖四表”,推進雙招雙引,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組織 11 個省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實驗室)開展優化整合工作,獲批省級以上創新平臺 63 個。通過打造“環境醫院” 一站式診療服務模式,幫助環境類企業孵化和成長,加快區內環境產業集聚,有效推動區域內外企業的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強區建設邁上新臺階。